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管理技術
發布時間:
2020-04-22
小麥拔節后即進入中后期生長階段,植株生長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逐步轉化為以生殖生長為主,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,同時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。
由于去年冬天溫度較往年偏高,小麥苗情偏旺,病蟲害越冬基數大。春節過后,溫度回升快,而且變化大,三月份缺乏有效降水,土壤墑情差,加之受到病害的影響,導致一些小麥發黃,長勢不良。三月份中下旬,溫度持續升溫,小麥生長加速,豫南地區小麥已經陸續抽穗。清明節過后,強冷空氣來襲,大風降溫,而且降溫幅度大,普遍超過10℃,局部地區超過20℃。大部分地區的小麥正值拔節孕穗期,加之前期生長旺盛,此次冷空氣降溫,影響小麥的生長,尤其是幼穗分化和孕穗,嚴重影響后期的產量,同時會降低小麥的抗病免疫能力。去年清明節時的倒春寒,就導致了小麥嚴重減產,損失慘重。
廣大小麥種植戶一定要高度重視小麥拔節后的管理,尤其是在受到此次冷空氣影響。因此,大家要結合實際情況,突出分類指導管理,增強小麥的抗逆能力,把此次冷空氣對小麥的傷害降到最低,統籌做好病蟲害防治,合理澆水追肥,促進更多的有效分蘗變成有效穗,提高畝穗數,促使后期籽粒飽滿,增加粒重,為后期小麥的產量提高打下基礎。
1、因地制宜做好拔節孕穗期的水肥統籌
小麥拔節后,對水肥的需求量大,再加上前期缺乏有效降水,土壤墑情差。雖然這次冷空氣帶來了一些降水,但也只能暫時緩解旱情,所以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,合理統籌水肥。返青期沒有施肥澆水的一類麥田,或者早春進行過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夠的麥田,均應在拔節期追肥澆水。對于地力水平一般、群體偏弱的麥田,應在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,以促弱轉壯;對地力水平較高、群體適宜麥田,應在拔節中期追肥澆水;對地力水平較高、群體偏大旺長麥田,可適當肥水后移。
2、做好“倒春寒”的預防和補救工作
在4月份,天氣變化大,尤其是清明節后的冷空氣影響,小麥在拔節期以后常會受到倒春寒凍害或冷害, 影響小麥生長,導致小麥后期孕穗減少,產量大幅降低。所以,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在降溫前及時噴施安心抗凍劑或者金榜加磷酸二氫鉀進行預防。對于此次冷空氣過后,可以通過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-10公斤,或者通過葉面噴施金榜、佳運、三思等植物促長類調節劑進行補救,減小損失。
3、統籌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
小麥拔節后,溫度升高,降水增多,植株長高,田間封壟,也進入了小麥病蟲害集中發生盛期。此時要注意防治的病蟲害有紋枯病、白粉病、銹病、赤霉病和蚜蟲、麥蜘蛛等,尤其小麥赤霉病和蚜蟲的防控。近年來,小麥赤霉病重發生區逐步由江淮麥區向北部擴散,呈現高發態勢。小麥抽穗揚花期間若遇到連續陰雨天氣,或者田間濕度大,都會造成赤霉病大發生。4月中下旬,還會有降水過程,一定要注意做好赤霉病的預防。在小麥抽穗后,見穗打藥,見花打藥,雨前雨后補藥,條件允許降雨間隙也要施藥,做到早出擊,全面防控,把赤霉病的危害降到最低。
在小麥拔節至孕穗期本著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原則,切實抓好此時期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,尤其是注意小麥赤霉病和蚜蟲的防控。我們建議,可通過噴施鄭氏豐高產套餐并配合殺蟲劑犽敵或者飛治,讓小麥恢復長勢,提高抗逆能力,降低此次冷空氣降溫對小麥造成的傷害。同時,防治小麥的紋枯病、白粉病、銹病等病害,防治蚜蟲、麥蜘蛛、吸漿蟲等蟲害,統籌抓好此時期小麥的“一噴三防”,為今年小麥的豐產奠定基礎。
上一頁